很多刚开始买社保的朋友都会问,缴费之后,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用。
起初我们还一头雾水,以为是问退休的事。
后来被问多了才知道,原来大家是关心什么时候可以看病报销。
除此之外,往往还会牵涉到开社保卡、医院定点、个账返还和报销比例等一连串问题。
所以今天干脆一次过把这些问题讲清楚,等大家对医保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01. 缴费次月就能看病报销
广州职工医保的生效时间,是缴费次月的1号。
换言之,只要这个月成功缴费,下个月1号开始看病就能报销。
只要下个月没有断缴,下下个月看病也能继续报销,如此类推。
反过来,如果下个月断缴了,那么下下个月开始就没法用医保报销。

根据政策规定,假如在单位买社保,只要在3个月内补缴,期间产生的医疗费可以找医保局人手报销。
但是用灵活就业身份自己买医保就没机会补缴,因此也不能事后报销,所以灵活就业的朋友要尤其注意。
在首次缴费之后,个人账户的钱在次月的20号左右到账。
这笔钱是缴费基数的2%,如果按照最低标准买,大概就是110元。
个人账户的钱用于买药和医院缴费,无论是否能报销都可以用。
02. 定点和社保卡也很重要
说起医保个人账户,就不得不提一下社保卡。
在买了社保医保后,如果需要社保卡必须自己去申请,单位不能代办。
申请社保卡也很简单,在穗好办App提交照片或拍照,审核通过后拿到照片回执号,大概2周之后就能去指定的银行取卡。
在取卡的同时激活社保卡的金融功能,方便医保尽快入账。
假如不想办社保卡,大概2个月后医保局会帮你在银行建立账户,到时候用医保码也能看病报销和买药。
但根据过往经验,要想顺利使用医保的各项功能,办理实体社保卡是最稳妥的方式,所以建议大家都去申请一张。

除了申请社保卡,还要记得定点。
因为不去定点的医院看门诊,就无法用医保报销。
职工医保可以选择“1大1小1中医”共3家医院,如果去专科看门诊或住院则无需定点。
定点可以去医院现场,或者在我们公众号的【医保定点】服务菜单都能办理。
办好后原则上今年内都不能改,如果因为病情实在需要改定点,就必须到医保局或者穗好办App申请,一般1个工作天内就可以搞定。
03. 少用自费药才能报得多
最后再讲一下报销比例,这也是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地方。
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知道,只有仅限于医保目录内的药物和诊疗服务才能报销。
比如在职职工在大医院看门诊,规定是可以报销65%。
假如处方上的总费用是500元,但其中有200元是自费药或者诊疗服务,则纳入医保报销的就只有300元。
300元的65%就是195元,剩余的305元就要病人支付。
因此虽然政策规定是报销65%,但因为自费项目较多,最后只报销了195元,相当于总费用500元的39%,感觉医保报销比较少。
所以要想尽量让医保多报销,唯有看病时尽量提醒医生少开自费药和其他诊疗项目。

住院的情况也类似,而且还受起付线影响。
例如在职职工住三甲医院的起付线是1000元,报销比例是80%。
住院总账单2万元,自费部分4000元,因此只有1.6万被纳入医保报销。
1.6万减去1千元起付线再乘以80%,就算出医保报销1.2万,最后自己要支付8000元。
这样一来,我们就感觉医保只报销了60%,与政策号称的80%相差甚远。
根据过往经验,医保大概可以承担50%的门诊费用和70%的住院费用,病情越严重,所能分担的比例就越低。
因此仅靠医保是无法防范大病风险,建议至少配置穗岁康或惠民保,有条件的最好能买商业保险。
04. 结语
以上就是关于医保报销最基本的常识,知道这些已经足够解决90%的问题。
除了门诊和住院,医保还有门特和大病保障,每年的报销额度合共超过100万,只要不是很严重的疾病都能兜得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