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,思念故乡、故人……
通过描写秋天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实在是太多了,但大多是借秋天的萧瑟来抒发离愁。
描写壮丽的秋景并抒发思乡的诗作却是少之又少。今天,我们就来品读一首这样的词作,范仲淹的《苏幕遮·怀旧》,词曰:
苏幕遮·怀旧
宋·范仲淹
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
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
黯乡魂,追旅思,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
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

公元1040年至公元1043年间,范仲淹在边塞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。长期的羁旅异乡,他特别思念故乡,写下了这首羁旅思乡词,流传千古,句句经典。
全词借景抒情,情景结合,意境雄大辽阔,描绘了一片清旷辽阔的秋景,抒发了浓浓的羁旅思乡之情,写尽了思乡离愁之苦。
上片描写了一片壮丽、毫无萧瑟感的秋景,暗透了悠悠思乡离情。
“碧云天,黄叶地”
开头两句用了6个字来描写白云满天、黄叶纷飞的秋景,富有画面美和诗意美。
词人没有描写秋景的萧瑟,而是描写了秋天的壮阔,用了浓墨重彩进行描绘,一片苍茫广阔的秋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,让人联想到边塞的宽广辽阔,特别有格局。

“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”
这碧天黄叶地的秋色一直向远方延伸,直到远方的秋水。秋水的江波上弥漫着一片寒烟。
寒烟本是一层白烟,但远看,与碧天绿水相连接,呈现出一片苍茫翠绿,真的是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很是雄浑。
这淼淼秋水,意境悠远,再与开头的广阔秋景配合,便构成了一幅辽阔多彩的秋色图。

“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”
黄昏时分,斜阳映照着远山,碧天和秋水绿波紧紧相连。那凄凄芳草向着远方延伸,一直到斜阳之外。
古诗词中,芳草总是与思乡别情有着紧密的联系。而这里的芳草同样和思乡离愁的有关,它连接着远方,连接着天涯,连接着故乡,连接到斜阳之外,让思念故乡的人充满了离愁。
为什么说“芳草无情”呢?因为“芳草”本来就不懂人的心情,所以说它“无情”。
芳草天涯的景物,也暗透了思乡离愁,从而由景色描写过渡到抒发感情。

下片以抒情为主,用以沉郁雄健的笔力抒发浓浓的愁思。
“黯乡魂,追旅思,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”
此时,范仲淹不禁思念故乡,黯然伤神。
“乡魂”与“旅思”意思相近的两个词,分别出现,具有强调的作用。可见,范仲淹漂泊异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,思念绵长。
每个长夜,他都很难入睡,除非有美梦相伴才能入睡。一个“除非”,足见思念的离愁是多么煎熬。
“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
长夜难眠,明月高照,他独倚高楼,凝神思索。夜深人静,寂辽的边塞,孤独的明月,心中那份乡思离愁就更浓郁了。
他尝试用酒来解一解心愁,可是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。本想用酒来排遣思乡之苦,却没想到酒一入肠,心中就更苦、更愁了。

积郁已久的乡思离愁在“酒入愁肠”的触发之下达到了高潮。最后,在难以释怀的情绪中结束了全词,让人心中也感到一阵酸楚。
纵观全词使用了壮丽的笔触抒写了浓浓的愁思,句句经典,特别是景色的描写,每到秋天,就经常被很多文章所引用。
词人用壮丽的秋景来反衬心中的离愁,境界阔远,不局限于闺阁庭院的愁思,从而也展现了范仲淹柔情的一面。